
“陽光車隊”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格爾木市長城出租車公司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請大家速速到位,我已到鐵西社區,下午兩點三十分準時接送鐵西社區孤寡老人前往醫院檢查。”2月25日下午兩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長城出租車公司“陽光車隊”微信群里,隊長胡淼發出一段語音,沒多久,提前選定的另外三位司機師傅已及時到位。
當天是“陽光車隊”愛心志愿活動之一,接送十二位鐵西社區殘障老人前往醫院開展定期檢查。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區有一群由三十位的哥、的姐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他們平均年齡超過四十歲,不管數九寒天還是炎炎夏日,他們始終堅持志愿服務,把愛的汗水揮灑在這個高原小城的每一個角落,他們不求回報,時刻都發揮著“雷鋒精神”,為格爾木這座城市播撒著陽光與愛心。
“陽光車隊”最早成立于2007年,起初旨在規范出租車行業行為。在實踐中,車隊發現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于是逐漸開始做公益事業。經過他們多年不懈的努力,車隊逐漸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
“陽光車隊”的30名隊員,都是平凡的出租車司機,每個人的家庭條件并不好。他們因為人民服務的共同理想信念走到了一起,每天堅持做好人好事,逐漸在點點滴滴平凡好事中樹立了他們的形象。
如今,“陽光車隊”一步步擴大服務范圍,形成了重大節日固定獻愛心的不成文制度,如“三八”婦女節當天免費為女乘客服務;六一兒童節免費為婦女兒童服務;母親節免費為老人服務;高考期間免費為學生、家長服務;國慶節為殘疾人、孤寡老人服務等,并結合實際,設立了扶殘助困“陽光基金”。一系列的公益活動,從“陽光車隊”成立之初起至今,一直沒有停頓。2015年3月,中宣部向社會公布第一批50個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陽光車隊”名列其中,是全省第一批獲此殊榮的示范點。
“陽光車隊”的成員用愛心溫暖著每一位他們幫助過的人。
的姐張瑞平加入車隊已經14年了,這些年落在張瑞平車上的手機、皮包不下數百個,每一次張瑞平都是想方設法地聯系失主主動歸還,為此常常耽誤不少的時間。
“雖然時間對出租車司機來說就是營業額,但丟了東西的失主肯定比我們更加著急,浪費點時間沒什么,這都是我們應當做的。”去年三月,一位乘客不慎將價值數十萬元的玉石落在張瑞平車上,張瑞平前后耽誤了三天時間才將物品歸還失主,事后面對失主的答謝張瑞平也是婉言拒絕。
像張瑞平這樣,在車里撿到物品送還失主的事情,隊員們做得還有很多,車隊從來沒有接到過乘客遺失物品不歸還的投訴。
“陽光車隊”的成員明白,作為出租車司機只有服務好乘客,才能做更多有益于公眾的事情。眼下正值格爾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關鍵時刻,于是他們苦練服務禮貌用語,堅持每天更換座套以保持車內整潔的形象,定期開展脫崗文明勸導,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不少隊員還自發地組織學習格爾木文化、歷史、民俗等知識。
“我們是這座城市的一扇窗,透過我們游客能夠第一時間對格爾木市有個好印象。”的哥李亞超平日里是個“話癆”,每每有外地游客坐上他的出租車,他都會詳細地向乘客介紹格爾木歷史沿革。
“別看咱的城市不大,可這還真是座英雄城市。”
除了“話癆”李亞超還是個熱心腸,自家社區里的兩位高齡老人行動不便,買藥、送菜、做體檢,只要給李亞超一個電話,李亞超總是第一時間趕到。
去年八月,格爾木發生疫情,“陽光車隊”三十名司機師傅第一時間組織志愿服務,不計報酬沖在疫情最前線。
“每天早上6點就有核酸檢測樣本,我們5點就要起床。一天下來高強度工作13個小時,開車來回一趟要1個多小時,然后進行人、車消毒后又接著奔赴下一趟……”車隊隊長胡淼說,那段時間大家基本都是連軸轉,轉運核酸檢測樣本、運送防疫物資、接送一線防疫人員,“陽光車隊”的微信群消息一直沒有停過,出租車的里程表數字也在不斷增加,司機們默默用行動傳遞著城市的溫暖。
在“陽光車隊”愛心成員眼里做好事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對于他們而言,幫扶別人就是舉手之勞的事,沒必要讓別人銘記和感恩,也沒必要與利益相抗衡,更沒有必要大張旗鼓地去渲染。對于他們而言,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幫助別人為他們解除苦惱就是自己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每一天,“陽光車隊”就是在他們這樣做的平凡的好人好事中,堅守和完善著他們“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用愛心和奉獻向人們詮釋雷鋒精神的“新常態”。
在格爾木,很多人都希望能搭上一輛黃色頂燈上寫著“陽光車隊”字樣的出租車,因為他們個個都是“活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