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6月16日,全省鄉村提質推進會暨生活垃圾治理現場會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舉行,來自全省各市(州、縣)的與會人員對剛察縣垃圾分類的亮點工作、典型做法現場觀摩,并交流和分享經驗,高質量推進青海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垃圾分類不僅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還關系到資源節約利用。近年來,剛察縣調動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建立了一套生活垃圾全域治理、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的機制體系,探索走出一條農牧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剛察路徑。
當天,記者走進剛察縣部分小區、剛察縣生活垃圾再生分揀中心以及剛察縣高溫熱解處理廠,感受生活垃圾分類給剛察縣帶來的變化。
玉馨苑小區居民分類投放垃圾。
智能化監管防止混投亂投
走進干凈、整潔的玉馨苑小區,門口擺放著一座動態監控智能垃圾屋,有綠色、灰色、藍色、紅色和淺藍色5種顏色的分類垃圾桶,對應的分別是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及衣物回收箱。記者看到,垃圾屋上面安裝了垃圾分類AI(人工智能)監管平臺和3個攝像頭,對居民分類投放情況實時監管,一旦有人投錯垃圾,就會被攝像頭記錄下來,推送到后臺和督導員的手機上,便于及時跟蹤回訪和處理。
“剛開始我總是分不清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經常投錯,被督導員糾正。現在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我會在手機上查詢或者詢問督導員。”玉馨苑小區居民康洋洋說。
垃圾分類AI監管平臺顯示,玉馨苑小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為100%、參與率達96%以上、投放率達95%以上。剛察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垃圾分類大隊副大隊長才旦卓瑪介紹,玉馨苑小區是剛察縣城鄉垃圾分類第一批試點小區之一,共有5棟住宅樓156戶居民,實施垃圾分類工作之初,很多居民都不理解,混投亂投垃圾的現象很多,經過工作人員入戶講解、垃圾桶前值守、實操指導、建群宣傳等多種形式引導居民規范投放后,居民每次都會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內。
說話間,一名居民來到垃圾屋前,對著廚余垃圾桶前的感應探頭一揮手,垃圾桶上方的蓋子就自動打開了,他熟練地將垃圾投進垃圾桶,然后把破袋后的垃圾袋投進“其他垃圾”桶里。
據了解,2022年3月,剛察縣啟動城鄉垃圾分類5年行動,垃圾分類實現了試點小區向縣城各住宅小區的全覆蓋。剛察縣累計投入縣級財政資金160余萬元,為27個小區配套建設動態監控智能垃圾屋,統一免費發放家庭式四分類垃圾桶3076組,同時,在各小區設立“紅黑榜”公示欄,將積極配合、分類收集、規范投放的家庭和分類不明確、混亂投放的家庭分別列入紅榜和黑榜,發揮激勵警示和跟蹤管理的作用。
剛察縣生活垃圾再生分揀中心合作方工作人員介紹生活垃圾分類AI監管平臺。
分揀處理后變廢為寶
垃圾分類后都去了哪里?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來到剛察縣生活垃圾再生分揀中心。在這里,從剛察縣各個小區收集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被轉運車分別轉運到此,可回收物通過傳輸帶傳送后進入分揀傳輸平臺,然后由工作人員按照可回收物類型分揀。分揀后,工作人員對各類可回收物精細分類和按類別處理。比如,紙類、塑料類等經過分類、液壓打包,塑料瓶、金屬、玻璃等被撕碎機破碎處理后打包,之后它們被運送至下游資源回收公司資源化處理。能穿的衣服會經過整理、清洗、晾干和消毒后捐贈給有需要的人。
剛察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垃圾分類大隊大隊長高海峰介紹,分揀中心于今年1月建成,廠區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設置辦公管理、垃圾儲存、垃圾分揀計量地磅等5個區域,設計日分揀垃圾規模5噸,實現了從只投入到能創收、從純廢棄到出產品、從簡單式到新技術、從人工分揀到機械化集中分揀的轉變。分揀中心有效地分類、收集、轉運、處理垃圾,從而實現資源化利用,為城市環境保護提供支持。
采訪間隙,一輛藍色小貨車駛入分揀中心,記者詢問得知,小藍車是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兩網融合收集專用車,居民可以通過撥打電話或者在手機微信小程序發送上門服務的請求,騎手看到訂單后就會帶著電子秤上門回收,然后根據回收的物品兌換相應的積分,這些積分可以提現,也可以換取商品。
“小藍車投入使用后,居民家中不用的物品就有了好去處,在一定程度上還實現了生活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的融合。推行2個多月以來,訂單量還不錯,居民們也很滿意。”分揀中心合作方一名工作人員說。
小藍車騎手上門回收垃圾。
剛察縣高溫熱解處理廠工作人員在分揀垃圾。
高溫熱解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
在剛察縣高溫熱解處理廠,生活垃圾分揀車間和高溫熱解焚燒車間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有的工作人員在清掃地面,有的工作人員在分揀垃圾,旁邊的一臺破碎設備轟轟作響。工作人員用鏟車把垃圾放置到破碎設備的履帶上,隨著設備運轉,這些垃圾很快就變成了灰渣。
高海峰說:“來到這里的都是城鄉‘其他垃圾’桶里的垃圾和周邊鄉鎮牧民的生活垃圾。以前,這些垃圾只能通過填埋的方式處理,污染環境,現在它們經過高溫熱解處理后,產生的廢氣通過凈化達標后排放,減少了對大氣、水源和草原的污染。”
據了解,剛察縣高溫熱解處理廠由機械分選給樣、熱解氣化消納、煙氣凈化、自動出灰及電氣控制等系統組成,并配備處理室、值班室、降壓站及防塵設備等配套設施,日處理能力10噸,于2017年3月開始試運行。2021年,剛察縣投資610萬元提標擴容,新增20噸一體化高溫熱解焚燒爐1臺,總處理能力達到每天30噸,并擴建垃圾晾曬地坪、處理車間、飛灰存儲間、可回收垃圾存儲間等設施。目前,每日高溫熱解處理生活垃圾總量22噸左右,處理率達到100%。“高溫熱解處理廠每年都會定期開展煙、氣、地下水的監督性和自行性檢測,以保證環保要求。”高海峰說。
垃圾分類提升了縣城的顏值。剛察縣將建立與垃圾分類品種相配套的收運體系,配備數量充足、標志清晰的分類收集設施設備,加快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等終端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城鄉垃圾治理工作指標體系,打通跨地區垃圾轉運通道,建立地區與地區之間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分類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