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除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海東市互助縣立足縣域實際,以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目標,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陳規陋習,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走深走實。
強化部署推進,樹立移風易俗“風向標”
針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等頑疾,在總結提煉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基礎上,制定出臺《互助縣農村紅白事標準參照指導意見(試行)》,重點在宴席規模、親友隨禮、迎娶程序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各村積極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建立專門的監督員隊伍,通過“一約一會一隊”工作機制,推動新風良俗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婚事新辦606例、喪事簡辦969例、喜事儉辦292例,紅白理事會介入442例,直接節約開支1066.14萬元,婚喪嫁娶平均支出同比下降35%,高價彩禮、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
積極營造氛圍,傳播移風易俗“正能量”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和移風易俗宣傳月活動,以書畫展覽、戲曲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為載體,運用農村大喇叭、條幅、宣傳欄、村務公開欄、專題座談會等方式,解讀移風易俗條例、宣講推進移風易俗改革的重大意義,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破陋習、樹新風。同步拓展線上宣傳陣地,運用“一臺一頻一端一微三號”全媒體矩陣活力,精心開設“移風易俗”“文明實踐”等特色專題專欄,推送優質信息600余條,形成“線上引導+線下實踐”的立體宣傳格局。
用好用活陣地,打好移風易俗“組合拳”
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作用,緊扣“我們的節日”“三·八國際婦女節”等重要節日節點,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評選活動,深入挖掘群眾身邊“看得見、學得到、評得上”的先進典型,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傳遞文明正能量。并在5月20日,舉辦“愛要證當時”主題活動暨集體婚禮,為新人樹立了移風易俗、婚事新辦、文明節儉的婚戀觀與消費觀典范。
加強教育引導,轉變移風易俗“舊觀念”
針對部分群眾思想轉變較慢的問題,創新推行“一對一”勸導模式,組織包村干部、網格員、駐村工作隊、村(社區)干部、紅白理事會成員等入戶走訪,深入村社巷道、農戶家中、田間地頭,結合家庭實際算清“經濟賬”“人情賬”,開展線下各類宣講活動950場次,有效引導廣大居民自覺踐行文明理念,樹文明新風。(互助縣委文明辦供稿)